陕西某铅锌冶炼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形态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刘智峰 呼世斌 宋凤敏 赵佐平 李琛 葛红光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1,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863"项目(2012AA101404-4);陕西省教育厅科研专项(18JK017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018JM4058) |
| |
摘 要: | 为了探讨铅锌冶炼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对陕西某铅锌冶炼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b、Cd、Cu、Z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9.27、135.32、2.76、8.02倍。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19.53)达到重度污染,Zn(1.78)和Pb(1.09)达到轻度污染,Cu(0.56)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厂东、西10 km范围内土壤均处于重度污染程度,且东部高于西部。重金属形态分析结果显示,Pb、Cd、Cu、Zn各形态在全量中所占的比例都以残渣态(34.45%~45.98%)最大,其次为可氧化态(27.45%~30.57%),再次为可还原态(17.63%~23.61%),最后为可交换态(6.80%~14.41%)。重金属形态比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与Cd、Cu的可交换态比例呈显著负相关,与Zn的残渣态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Cd的可交换态比例、可还原态比例呈显著负相关,与Cd的残渣态比例呈显著正相关。铅锌冶炼厂周围土壤受到以Cd污染为主的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冶炼厂大气沉降、采矿场扬尘是主要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应当加强冶炼厂烟尘点源控制,防止土壤酸化。
|
关 键 词: | 铅锌冶炼厂 土壤污染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形态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8-08-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