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中地下水体氮源追溯
引用本文:廖曼,马腾,郑倩琳,刘妍君,罗飞. 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中地下水体氮源追溯[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9, 27(5): 665-676
作者姓名:廖曼  马腾  郑倩琳  刘妍君  罗飞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4;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深圳 51811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武汉 430074,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深圳 51811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2ZX07204-003-04)资助
摘    要:淮河流域地下水体中的氮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为了从源头追溯氮污染物的来源,本文通过清单法收集淮河流域2002—2017年期间35个地级市的农业统计资料,首先构建基于化肥施用氮、人畜粪便返田氮、生物固氮、大气沉降氮、种子带入氮、秸秆带入氮为输入项和作物收获氮、反硝化脱氮、氨挥发脱氮为输出项的氮平衡模型,估算进入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内的氮盈余量和强度;然后利用氮盈余量与淋滤系数构建氮淋滤模型定量估算氮淋滤到地下水体中的量。研究发现:2002—2017年间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中氮年均输入量为1 005.01万t·a-1,化肥施用氮是最大的氮输入源,占总输入量的52.76%;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中氮年均输出量为706.43万t·a-1,作物收获氮在氮输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达87.29%。随着时间的增加,氮盈余量和强度逐步降低。本次从地级市角度计算的氮源强度和其时间变化规律与以往从流域角度计算的氮源强度和其时间变化规律相差不大,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从地区上分析,河南省各地级市的氮源强度最高,山东省和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最低。2002—2017年间,淮河流域农业区氮盈余量淋滤进入地下水中的氮污染物总量为26.22万~41.71万t·a-1,淋滤进入到地下水体中的氮污染物平均量为31.41万t·a-1,其中2006年最高。较大的氮淋滤值对水体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负荷。采用SPSS 21.0中用F统计量和皮尔森相关系数(ρ)对地下水中的实际氮污染物浓度与估算值间的氮污染物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最终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相关系数达到0.517,证实了本次模型选择的准确性。本文研究表示,2002—2017年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中地下水体中氮的来源主要为化肥输入,最主要的输出途径为作物收获,污染最严重年份为2006年,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前期资料,对地下水中氮污染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地下水  氮输入  氮输出  氮平衡模型  氮淋滤模型
收稿时间:2018-08-12
修稿时间:2019-01-05

Tracing groundwater nitrogen source in Huai River Basin agro-ecosystem
LIAO Man,MA Teng,ZHENG Qianlin,LIU Yanjun and LUO Fei. Tracing groundwater nitrogen source in Huai River Basin agro-eco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9, 27(5): 665-676
Authors:LIAO Man  MA Teng  ZHENG Qianlin  LIU Yanjun  LUO Fei
Affiliation:School of Environment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Wuhan 430074, China;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enzhen 518114, 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Wuhan 430074, 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Wuhan 430074, 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 Wuhan 430074, China and 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enzhen 51811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Groundwater  Nitrogen input  Nitrogen output  Nitrogen balance model  Nitrogen leaching model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