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4 个火龙果品种在岩溶石山区的栽培表现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引用本文:陆树华,谭艳芳,黄甫昭,李先琨,李冬兴,陈 婷,蒋忠诚.4 个火龙果品种在岩溶石山区的栽培表现及生态适应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8,45(4):51-56.
作者姓名:陆树华  谭艳芳  黄甫昭  李先琨  李冬兴  陈 婷  蒋忠诚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405);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桂科AA17204097);广西 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YJJ23018);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ERDC201501);中国 科学院广州分院科学院联盟项目
摘    要:为挖掘适合岩溶石山区种植的优良火龙果品种,筛选了台湾大红、桂红龙、紫蜜龙、呈祥一号4个火龙果品种引种到广西岩溶石山区,观察其在岩溶环境下的生长表现,为开展规模化推广种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总体上能够较好适应岩溶石山区的环境条件。从果实外观来看,呈祥一号采后品相保持最好,其次是台湾大红和桂红龙,紫蜜龙较差。平均单果重以呈祥一号最大,台湾大红次之,桂红龙居后,紫蜜龙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台湾大红表现最佳,平均可达19.6%;桂红龙、紫蜜龙、呈祥一号大体相近,在18%左右。与普通红肉品种相比,4个品种在贮藏性上都有较好表现,台湾大红、桂红龙、紫蜜龙、呈祥一号在熟后10 d内没有裂果;台湾大红、呈祥一号更是在果实转红后继续挂果20 d才出现裂果,表现良好的贮藏性,对于错开火龙果上市高峰期十分有利。台湾大红、呈祥一号在岩溶石山区表现优秀,是替代普通红肉种和越南白肉种的理想品种。

关 键 词:岩溶环境  火龙果  品种改良  生态适应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eco-adaptation of four varieties of dragon fruit in Karst rocky mountainous are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