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的影响
引用本文:许 琦,杨 娜,柴永峰,杨淑巧,赵智勇,裴 蕾,郭文治,刘跃鹏.中国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5):59-64.
作者姓名:许 琦  杨 娜  柴永峰  杨淑巧  赵智勇  裴 蕾  郭文治  刘跃鹏
作者单位:(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 044000;2.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40083)。
摘    要:为了了解矮秆基因在中国冬麦区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和明确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小麦的水肥利用效率,利用前人开发的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和收集的210份冬小麦材料研究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在中国冬麦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10份冬小麦材料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材料有51份,占总材料的24.3%;含有矮秆基因Rht-D1b的材料有40份,占19.0%;含有Rht8矮秆基因的材料有94份,占44.8%。含有Rht-B1b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84.0cm,不含有Rht-B1b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3.7cm;含有Rht-D1b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77.9cm,不含有Rht-D1b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4.6cm;含有Rht8的小麦材料平均株高为90.0cm,不含有Rht8的小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92.5cm;Rht-B1b、Rht-D1b和Rht8对小麦平均株高的降秆作用分别为9.7cm、16.7cm和2.5cm。进一步分析不同矮秆基因组合的联合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结果表明3个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大于2个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2个矮秆基因的联合降秆作用大于单个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另外还对分子标记在小麦矮秆基因的选择利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小麦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株高

Distribution and Impact on Plant Height of Major Wheat Dwarfing Genes in China
XU Qi,YANG N,CHAI Yongfeng,YANG Shuqiao,ZHAO Zhiyong,PEI Lei,GUO Wenzhi and LIU Yuepeng.Distribution and Impact on Plant Height of Major Wheat Dwarfing Genes in China[J].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2014,23(5):59-64.
Authors:XU Qi  YANG N  CHAI Yongfeng  YANG Shuqiao  ZHAO Zhiyong  PEI Lei  GUO Wenzhi and LIU Yuep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