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野荸荠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引用本文:吴庭友,殷德林,张桥,姚满昌,孙宝清,周恒昌.野荸荠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杂草科学,2003(1):15-17.
作者姓名:吴庭友  殷德林  张桥  姚满昌  孙宝清  周恒昌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植保植检站,江苏,仪征,211400
摘    要:研究结果表明,野荸荠适宜生长在质地疏松、呈中性、有机质含量较高、长期湿润的连作稻田内。地下球(块)茎分布较深,具体眠期。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15d左右地下茎开始形成,50d左右为分株高峰期;移栽稻田栽后7-10d发生,15-25d为出草高峰;抛栽稻田抛栽后5-7d发生,10-20d为出草高峰。地下球茎形成时间较短,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形成,持续到10月中下旬。球茎不耐干旱、日晒和严寒,寿命在土下可保持5年以上,在田间呈核心分布,由核心向四周扩展,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种子。

关 键 词:野荸荠  生物学特性  研究
文章编号:1003-935X(2003)01-0015-03
修稿时间:2002年12月25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ocharis plantagineiformis Tang et W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