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徐嘉晖 孙颖 高雷 崔晓阳 |
| |
作者单位: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330530)和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0803)资助 |
| |
摘 要: | 增加土壤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作为土壤碳汇来源之一的有机碳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土壤有机碳的分子结构性质被认为是预测有机碳在土壤中循环的主要标准。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的分子结构并非绝对地控制着土壤有机碳的稳定,而土壤环境因子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被降解的可能性。土壤微生物不仅参与有机碳的降解,其产物本身也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成分。非生物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包括土壤中的无机颗粒、无机环境以及养分状况等。其中,有机碳与土壤矿物的吸附作用和土壤团聚体的闭蓄作用被普遍认为高效地保护了有机碳。土壤矿物的吸附作用取决于其自身的矿物学性质和有机碳的化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在保护有机碳的同时也促进了有机碳与矿物的吸附,而有机-矿物络合物同样可以参与形成团聚体。此外,土壤无机环境也影响着有机碳循环。总之,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取决于有机碳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有机碳的结构性质也受控于环境因素。然而,无论有机碳的结构性质,还是其所处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都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且各属性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是生态系统的一种特有性质。
|
关 键 词: | 碳汇 土壤有机碳 稳定机制 分子结构 土壤生物 非生物环境 |
收稿时间: | 2017-07-10 |
修稿时间: | 2017-09-1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