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乳牛乳池、乳头管狭窄防治的探讨
引用本文:金昌深.乳牛乳池、乳头管狭窄防治的探讨[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1989(1).
作者姓名:金昌深
作者单位:海伦县兽医院 黑龙江省
摘    要:乳牛乳地、乳头管狭窄与闭锁是较为常见疾病,其危险仅次于乳牛不孕症。近年来我们诊疗此病152例,243个乳区。经多年的治疗实践,原有的治愈率51.25%(57例80个乳区的统计)提高到80.56%。本文着重探讨了发生本病的因素及手术疗法。在疗法中探讨了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方法、手术时的着眼点、手术的时机、成败的关键、术后护理、注意事项等,并提出了提高治愈率的措施等。1.乳区的部位、乳头的长度及母牛的产次,虽然不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都可成为发生本病的因素。2.此项手术的适应症为产犊后在乳池内充乳而榨乳费力或榨不出乳者;乳腺发生内变乳池腔全狭窄、泌乳停止者为禁忌。一般在产犊后五天之内施术为宜。手术时的着眼点应放在对瘢痕孪缩或增生的肉芽组织施行扩创,使乳池腔肌肉的伸缩功能)即充乳和排乳机能)充分得到恢复,进而达到榨乳的目的。手术时要谨慎,根据病变的大小、部位及性质,只对病变部施行扩创。旋转、刮削、摘除等手术的刺激越大,其效果越低。术后每次榨乳前(术后3—7天内)借助乳导管剥离扩创处及排乳,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术后存放乳导管问题上要特别谨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