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主要作物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特征 |
| |
引用本文: | 周浩, 金平, 夏卫生, 雷国平.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主要作物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14): 159-166.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0.14.019 |
| |
作者姓名: | 周浩 金平 夏卫生 雷国平 |
| |
作者单位: | 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2.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 430071;3.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沈阳 11000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5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406) |
| |
摘 要: | 明确中国粮食生产基地主要作物种植条件下的水分盈亏条件,有利于区域灌溉策略制定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该研究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运用Priestley-Taylor公式以及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以三江平原腹地的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揭示2000年以来该流域主要作物(中稻、春小麦和春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挠力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由2000年的910.25 mm增至2015年的964.04 mm,各作物需水量整体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态势;2)各作物表现出不同的水分盈亏特点。中稻水分亏缺明显,缺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其水分需求。春小麦水分亏缺程度低,灌溉需求量在空间上变化较小。春玉米多处于轻度缺水状态,且西北部的缺水量小于东南部;3)流域境内的中稻多处于轻旱状态,2000-2015年干旱区持续扩张,面积增长幅度达到143.46%。对于旱作物而言,春小麦的缺水量尚未达到轻旱的标准,而春玉米的轻旱区面积往复变化,2000-2015年间面积减少了79.90%。作物种植结构的快速变化,使得中稻种植区迅速扩张,加剧了该流域的水分亏缺态势,而春小麦和春玉米的种植区变化未对水分盈亏态势造成显著影响。研究可为挠力河流域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农田灌溉措施制定提供支持。
|
关 键 词: | 遥感 作物 Priestley-Taylor公式 水分盈亏 挠力河流域 |
收稿时间: | 2019-11-12 |
修稿时间: | 2020-06-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