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对广西甘蔗地土壤水分与结构变化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甘磊 张俊 郑思文 韦本辉 李健 李帅 邓婉珍 |
| |
作者单位: |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 530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7002,4176104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GXNSFAA380197,2019GXNSFDA245013)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秸秆覆盖对广西甘蔗地土壤孔隙结构、孔隙数量、连通性等性质的影响,分析土壤孔隙结构特点及水分运移通道特征,为广西地区甘蔗生产中的科学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秸秆覆盖(SM)与无秸秆覆盖对照(CK)2种处理,利用CT扫描成像技术和ImageJ软件获取土壤孔隙结构数据并测定土壤有机质,结合原位监测获得的5、20、4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孔隙结构特点及土壤水分运移通道特征。【结果】SM处理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CK (P<0.05,下同);相同深度下SM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0~40 cm土层中,SM处理的土壤孔隙面密度显著大于CK,而CK的土壤孔隙复杂度显著高于SM处理。SM处理的孔隙数量(19190个)、直径≥1 mm孔隙数量(952个)、孔隙度(0.07%)及比表面积(1.64 mm-1)均显著大于CK对应值(9415个,690个,0.06%,1.43 mm-1)。土壤孔隙三维结构显示,CK的总孔隙数量少且多分散在0~20 cm土层,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分层现象;而SM处理的总土壤孔隙数量多且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无明显孔隙分布分层现象,且其连通性孔隙发育较完善。【结论】秸秆覆盖处理可有效提高广西甘蔗地的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孔隙数量,从而整体提高土壤孔隙连通性,对土壤孔隙结构改善有一定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甘蔗根系的生长发育。
|
关 键 词: | 秸秆覆盖 土壤孔隙 CT扫描 土壤水分 甘蔗 |
收稿时间: | 2020-10-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