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中下游丘陵岗地人工种草养畜试验研究报告(1986~1990年)
引用本文:陈哲忠 ,姚树清 ,周省善.长江中下游丘陵岗地人工种草养畜试验研究报告(1986~1990年)[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6).
作者姓名:陈哲忠  姚树清  周省善
摘    要:本文针对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岗地草地资源状况和土壤气候特点,总结了自1986~1990年对草种筛选、草地建植、草地管理、草地利用和养羊等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和生产结果,初步结论是:1.温季牧草越夏死亡原因是七八月高温干旱的相互影响.选择适应这一特定建植环境的草种和保苗技术,是红壤丘陵岗地建植人工草地的成败关键.2.提出了建植温、热混合型草地,实现四季供青的可行性.3.草地杂草的防治,应采取生物、物理方法为主,辅之以化学方法的综合技术措施.对肥料三要素的施用应因时有所侧重,在草地建植初期,三要素的效应是磷>氮>钾;以后则为钾>氮>磷。4.划区轮牧对合理利用草地非常重要,初建草地放牧强度要小,利用率应不超过30%为宜;二年以上的草地利用率,一般应控制在60%左右。5.种草养畜对控制水土流失有良好效果,天然草地和花生地的土壤流失量,分别比人工草地多2.4倍和4倍.6.在高温高湿的红壤丘陵区,只要抓好高温季节的管理,饲草料的生产供应和疾病防治三个环节,完全可以养好绵羊。7.在合理经营下,种草养羊的年亩平均净产值比同等条件下的旱作农业高7.7%,经济效益明显。8.提出了今后要重视继续筛选温、热两季豆科牧草和温季禾本科牧草.考虑红壤丘陵岗地利用上的多宜性,要深入研究种草养畜两个能量转化效的提高;研究草林、草果、草与农作的合理结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