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Ⅲ.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作者姓名:周巨根  刘祖生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
摘    要:本文以茸毛性状差异明显的品种福鼎大白茶、浙农109、祁门长叶、浙农12、浙农21、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五个杂交组合(福鼎×浙农109、福鼎×浙农12、福鼎×祁门长叶、紫芽种×浙农21、浙农21×紫芽种)的后代共6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芽叶茸毛的分布、密度、长度和粗度。用数量遗传学中的方差分析、亲子相关回归和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理论分析估算了茸毛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遗传变异系数(GCV)、狭义遗传力(h~2N)和相对显性势([h]/[d])。结果发现:(1)茸毛诸性状的 h~2B%均较高,依次为:密度(95.18%)>分布(88.77%)>粗度(85.28%)>长度(81.35%),说明这些性状主要受基因型控制。(2)茸毛诸性状的 GCV 值依次为:密度(52.31%)>长度(16.06%)>分布(12.50%)>粗度(6.05%)。说明选多毫良种从密度着手效果最佳,而以粗度作选择指标则作用不大。(3)茸毛诸性状的狭义遗传力(h~2N)和基因型效应分析表明,茸毛性状在F_1代中的表现大多偏向母本,特别是密度性状,母本显性效应占91.7%。这说明,亲子代间茸毛密度的相似程度较高,在以多毫品种为目标的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配应选茸毛密度大的品种做母本。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