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西北高寒区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空间格局变化
引用本文:贺丽,陈德朝,吴科君,邓东周,鄢武先,李红霖,王雪,刘成.川西北高寒区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空间格局变化[J].四川林业科技,2022(6):87-93.
作者姓名:贺丽  陈德朝  吴科君  邓东周  鄢武先  李红霖  王雪  刘成
作者单位: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 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3.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
摘    要:通过分析川西北流动沙地不同恢复时间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过程,从而探究该区域生态修复后植被群落结构稳定性,为川西北沙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以若尔盖县未经治理和治理后5年、10年、20年的流动沙地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流动沙地物种数增加,治理后20年,植物种类由未经治理的3种左右增加到约21种,植被盖度由5%以下上升到75%。(2)优势种群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治理时间延长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治理后20年,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上升了172.51%、49.45%、123.79%、54.03%。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上升降幅度最大,均匀度指数也上升显著。(3)不同治理时间优势种群均形成了聚集分布格局,同一优势种群随治理时间延长聚集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治理后10年,赖草、青藏薹草等优势种群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聚集强度均较高,且与露沙地嵩草类优势种群的聚集强度指数差异较小。由此可得出,流动沙地治理10年后,植物群落基本达到了相对暂稳状态。因此,在川西北高寒区流动沙地...

关 键 词:川西北  物种多样性  空间格局  植被恢复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