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氨化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冬小麦产量
作者姓名:余坤  冯浩  王增丽  丁奠元
作者单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杨凌 71210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杨凌 712100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 712100;3.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武威 73300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 (2011AA10050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12007)
摘    要:为探索一种能够充分发挥秸秆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作物产量作用的秸秆还田措施,通过2 a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粉碎、氨化秸秆以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施用措施对农田土壤结构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并氨化秸秆施入土壤后,能显著(P0.05)降低耕层(0~15 cm)土壤的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但对耕层以下(15~30 cm)土壤体积质量及孔隙度改善效果不明显;氨化秸秆施入土壤后较未氨化秸秆能显著(P0.05)增加0~15 cm土壤中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粉碎并氨化秸秆能显著(P0.05)降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提高0~15 cm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各项评价指标。此外,穗粒数、1 m2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地上部总干质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P0.05)、0.76(P0.01)、-0.89(P0.01)和0.88(P0.01),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或地上部总干质量可能是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粉碎并氨化秸秆还田较秸秆覆盖能显著(P0.05)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粉碎并氨化秸秆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施用措施提高冬小麦产量效果最为显著,在冬小麦2个生长季较长秸秆覆盖还田分别增产11.12%和17.85%,较长秸秆翻压还田分别增产7.39%和16.59%,是该试验最佳秸秆还田方式。该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良秸秆还田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土壤  结构  秸秆  粉碎  氨化  土壤体积质量  团聚体  产量
收稿时间:2014-01-08
修稿时间:2014-07-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