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华东野核桃果实特征和坚果品质的初步评价 |
| |
作者姓名: | 翟大才 吴锦菲 柏晓辉 叶双峰 姜育龙 姚琦 杨立春 毕淑峰 |
| |
作者单位: |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安徽省旌德县庙首林场, 安徽 宣城 242600,歙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安徽 黄山 245200,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项目(GR-核桃-2);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407);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中心(KJZXRZ2018016);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05DKA21003);安徽省林业科技创新研究项目(AHLYCX-2018-10、AHLYCX-2018-29);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375132);黄山学院生态学重点学科(zdxk201801)和生物资源研究所重点科研平台(kypt201801)资助 |
| |
摘 要: | [目的]探究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核仁成分及其相关性,为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皖南华东野核桃资源为对象,测定其鲜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与坚果单果质量、壳厚度、出仁率等果实性状及坚果核仁成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变异系数大于10%,其中,坚果壳厚度变异系数最大为43.92%。对坚果核仁成分的测定表明:核仁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次之,总糖含量较低;对脂肪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92.68%。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坚果单果质量与核仁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及核仁成分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发现,单株编号10和8的鲜果大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所受试单株中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遗传资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华东野核桃果实核仁成分,发现其核仁脂肪酸含量高于薄壳山核桃、山核桃,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表明其核仁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食品资源。该研究结果为华东野核桃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
关 键 词: | 华东野核桃 果实性状 核仁成分 相关性 综合评价 |
收稿时间: | 2019-04-19 |
修稿时间: | 2019-05-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林业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