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省伏旱及驱动因子多尺度分析
作者姓名:卢晓宁  曾德裕  黄玥  杨柳青  孟成真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225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17ZA0075);成都市科技局(2016-HM01-00392-S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103);四川省科技厅重点(2017SZ01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5012)
摘    要:为研究四川这一复杂地形地貌背景区伏旱的多尺度特性,该文在已完成的2000—2015年7—8月四川省月尺度伏旱的遥感监测研究的基础之上,应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不仅分析伏旱多年平均状况及其演变趋势的多尺度特征,更对导致旱情发生发展的驱动因子进行多尺度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旱情多年平均状况在四川省各地貌类型背景区都以垂直方向(南北方向)的小波方差最大,体现出旱情沿区域垂直方向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2)各地貌类型背景区多年平均伏旱状况的主导尺度的数量和范围不同。川东盆地主要存在5个主导尺度,且以中旱的5040.75km~2的宏观尺度最为突出,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等级区则以中观尺度(187.34、560.08 km~2)为主,集中体现在成都平原一带。高原与盆地过渡区主要存在3个主导尺度,亦以中旱的2 194.5 km~2的宏观尺度为主,严重或特大干旱等级则集中在160.51和418km~2的中观尺度的城市和建成区。川西高原则存在2个主导尺度,以9 487.5 km~2的宏观尺度无旱的常绿针叶林和混交林交错分布区为主。3)旱情演变趋势则表现为:川东盆地和高原与盆地过度区呈旱情加重趋势区都以中观尺度为主,而呈旱情减缓趋势区则都以宏观尺度为主,只存在尺度数量和具体值上的差异;川西高原则相反,加重趋势区以宏观尺度为主,减缓趋势区以中观尺度为主。4)三大地形地貌类型区在旱情演变趋势的主导因素方面表现出一致性,旱情加重趋势区的主导尺度以植被的衰退变化趋势为主,而旱情减缓趋势区的主导尺度则都以降水的增加趋势主导。

关 键 词:干旱  遥感  四川省  二维小波  多尺度
收稿时间:2018-09-16
修稿时间:2019-04-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