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61—1963年以保定郊区为主,进行了有关西葫芦毒病栽培防病和品种抗病性方面的调查和试验。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种子质量与发病关系方面,一般前期充分施足基肥,后期加强管理的条件,种子质量的差异,并不足以显著地影响病情指数的改变。2.播种期不同,直接影响着西葫芦各个生育阶段所处的温度和蚜虫高峰到来的早晚,因而对西葫芦毒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三月上旬早播的苇毛西葫芦’病轻产量高,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的西葫芦病重产量低。3.水肥管理对提高西葫芦的耐病性,有着显著的作用,只要根部能充分供应地上部的营养需要,就能相应减轻西葫芦毒病的严重性。因此在施肥方面,关键问题在于施足基肥,特别是质量较好的有机肥料.在灌水方面最重要的是蹲苗,时间不宜过长;植株进入结瓜期以后,它须保证水份的充分供应。一般在基肥充足的条件下,追肥次数和追肥量的大小,对病情的影响居于次要地位.4.西葫芦的品种显然存在着耐病力的差异。在保定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窝猴”品种中.白皮品系的病瓜及其严重程度,显然低于绿皮品系。西葫芦与中国南瓜的自然杂交植株,则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