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姓名:程昊天  孔涛  吕刚  王东丽  张莉莉
作者单位: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2.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20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01281,41701325);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LJ2017QL01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LNTU20TD-24)
摘    要:  目的  探究辽西北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为该地区的樟子松林培育、经营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在辽西北章古台地区选取6个林龄(10、20、30、40、50和60 a)的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林龄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结果  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贫瘠,根际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系对养分的富集与平衡维持作用明显。林龄、根际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主要受到土壤全氮的影响,土壤C∶P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壤N∶P受土壤全氮的影响大于全磷。各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氮限制,其中60 a过熟林氮限制更为强烈。樟子松人工林根际土壤氮、磷限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  结论  各林龄樟子松生长均受到氮限制,相较于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氮更为缺乏。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差异性,建议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施用氮肥、引入固氮植物以解除氮限制,并注意根系磷肥的补充。图1表5参28

关 键 词:生态化学计量学   根际与非根际   土壤养分   樟子松人工林   林龄   沙地
收稿时间:2021-03-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