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陈婉华,袁伟,王子阳,周正萍,刘世平.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0(7): 162-169
作者姓名:陈婉华  袁伟  王子阳  周正萍  刘世平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 扬州 225009;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 扬州 225009;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 扬州 225009;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 扬州 225009;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肥料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秸秆还田养分高效利用机理”(2016YFD0200107);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盐碱地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2015BAD01B0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盐碱地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BE201533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作物学”(2018-12)。
摘    要:为探索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免耕+全量秸秆还田(NTS)、麦耕稻免+半还田(RT1)、麦免稻耕+半还田(RT2)、翻耕+全量还田(CTS)、少耕+半还田(MTS)、连耕+不还田(CT)。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2)土壤酶在不同时期活性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3个时期先减后增,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则与之相反;(3)在0~7和7~14 cm土层中,NTS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T处理相比,抽穗期NTS处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在0~7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21.38%、57.44%、63.37%、80.92%,在7~14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30.42%、40.61%、52.40%、85.23%,在14~21 cm土层中,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处理下的土壤酶活性>秸秆不还田处理,与CT处理相比,抽穗期CTS处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

关 键 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酶活性  水稻产量
收稿时间:2021-03-31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and straw returning treatment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rice yield
CHEN Wan-hu,YUAN Wei,WANG Zi-yang,ZHOU Zheng-ping,LIU Shi-p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and straw returning treatment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rice yield[J].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s, 2022, 0(7): 162-169
Authors:CHEN Wan-hu  YUAN Wei  WANG Zi-yang  ZHOU Zheng-ping  LIU Shi-ping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