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雷电、雷击火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
引用本文:司莉青,苑尚博,赵凤君,舒立福,王明玉,马启明.雷电、雷击火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J].林业科学,2022(11):1-9.
作者姓名:司莉青  苑尚博  赵凤君  舒立福  王明玉  马启明
作者单位: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FYBB2021ZB001);
摘    要:雷电是最常见的自然火灾原因,雷电引发的雷击火与其他类型森林火灾,共同组成全球林火体系。一般认为,作为自然火源的雷击火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是区别于人为火源的,但其实不然,如2019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封控影响,非必要活动和流动性减少,污染物浓度和闪电均显著下降。本研究将雷击火与人类现代化进程、居住地扩张、下垫面变化、预测技术与扑救技术发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相联系,探究人类活动对闪电以及森林雷击火发生的影响。闪电是雷击火发生三要素(火源、可燃物、有利于火扩散的环境)中的火源,能引发雷击火的闪电主要是云地闪电,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影响环境中的气溶胶含量,而气溶胶是影响闪电的主要因素,城市地区排放的大量污染气溶胶、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烟尘气溶胶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均使闪电发生概率提高。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年均地闪密度差异较为明显,建设用地的年均地闪密度最高。森林区域的强闪电密度大,陡度也较高,森林大多分布在高海拔区域,与之前研究的高海拔地区闪电频次高是吻合的。闪电强度大、陡度高,破坏力更强,森林区域容易发生雷击事故。雷电具有选择性放电的特征,即会向一些特殊地区放电,这些特殊地区被称为雷击选择区,如地下水露出地面...

关 键 词:雷电  雷击火  人类活动  现代化进程  监测预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