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姓名:马丽娜  张水琳  王妍  刘云根  刀明宽
作者单位:1.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2. 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及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岩溶地区聚落空间格局与石漠生态系统演变耦合关系研究”(32260420);;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典型苔藓植物对石漠化地区高钙环境的适应机制及生态修复意义”(202001AT07011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模拟喀斯特石质生境的草灌植物干旱逆境适应性研究”(2023Y0718);
摘    要: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关 键 词:石漠化区  经济林  生态种植  土壤细菌群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