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松人工林凋落物碳密度的研究
引用本文:丁壮,崔若光,邹雨格.红松人工林凋落物碳密度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4).
作者姓名:丁壮  崔若光  邹雨格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博物馆;黑龙江省水利充填处
摘    要:【目的】通过对帽儿山不同红松人工林凋落物的分析测定,研究不同红松人工林凋落物含量、组成以及凋落物碳密度的动态规律和特点,为其区域尺度上森林碳储量的估测和碳汇林业的开展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凋落物筐收集法对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纯林、白桦—红松人工混交林和蒙古栎—红松人工混交林的凋落物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林型凋落物组成不同,凋落物含量和凋落物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长也逐渐增加,3种林型42年林龄凋落物含量和碳密度均明显大于20年;不同林型的人工林凋落物碳密度差异显著,20年人工林凋落物碳密度表现为:白桦—红松林0.751 t/(hm2·a)]蒙古栎—红松林0.721 t/(hm2·a)]红松纯林0.688 t/(hm2·a)](P0.05);42年生人工林凋落物碳密度依次为:蒙古栎—红松林2.995 t/(hm2·a)]白桦—红松林2.779 t/(hm2·a)]红松纯林2.007 t/(hm2·a)](P0.05)。【结论】不同林型的红松人工林凋落物碳密度差异显著,混交林明显大于纯林;林分凋落物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