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再生季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干物质分配特性及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吴冬青,李洲,郭春林,邹京南,庞孜钦,林非凡,何海斌,林文雄.再生季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干物质分配特性及机制研究[J].作物学报,2023(3):755-771.
作者姓名:吴冬青  李洲  郭春林  邹京南  庞孜钦  林非凡  何海斌  林文雄
作者单位:1.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测福建省重点实验室;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3.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508,2017YFD0301602,2018YFD03011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KF2015043)资助~~;
摘    要:研究再生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对深入理解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研究以华东南稻区推广的常规籼稻佳辐占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两个再生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在确保2个供试水稻品种的再生季稻和主季稻在籽粒灌浆阶段处于同一晚秋气温条件下抽穗成熟,比较再生季稻及其同期抽穗的主季晚稻的光合生理、激素含量、干物质生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13C同化物在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同期抽穗的同基因型主季晚稻,2个供试品种的再生季稻生育期缩短50%,但有效穗数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50%和10%,最终产量可达到对照产量的55%~65%;再生季稻在籽粒灌浆前期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明显增高,但齐穗后20 d至成熟期其光合速率和SPAD值则明显降低;再生季稻株体内的ZR、IAA含量在齐穗期较高,之后相比较低,再生季稻株内的ABA含量在齐穗期至齐穗后10 d或20 d较高,达到10%~20%,而其GA3含量普遍较低;再生季稻稻桩、叶片和茎鞘的NSC转运率高达67%~78%、59%~6...

关 键 词:再生季稻  13C脉冲标记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