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祁连山南坡黑河上游为例
引用本文:童珊,曹广超,张卓,刁二龙,闫欣.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祁连山南坡黑河上游为例[J].土壤,2022,54(5):1064-1072.
作者姓名:童珊  曹广超  张卓  刁二龙  闫欣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祁连山国家公园长期科研基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湿地保护恢复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监测项目(QHTX-2020-043-02)”
摘    要:为深入了解影响土壤养分的主控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本文以黑河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分析、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表层(0-20cm)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在单因素、双因素作用下对土壤全碳全氮的影响及适用条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全碳、全氮均属于正态分布,且含量根据第二次普查分级标准,均为第一级,数据分布为右偏,较为平坦,属于中等变异;2.全碳与全氮的插值模型均为指数模型,插值的影响因素为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插值结果呈现出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全氮的插值精度(0.71)>全碳的插值精度(0.55);3.自变量对TN的解释力大小前三为:SOM>BD>NDVI自变量对TC的解释力大小前三为:SOM>BD>EC,有机质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大都在0.6以上;土壤TN及TC适宜条件为BD在<0.6 g/cm3,平均PER在360-390 mm,EC在0.3-0.35 μs.cm-1,TWI在6-9,pH在7-8,Slop在>35°,粒度在10-100 μm,NDVI在0.95-1,平均TEM在-1-1 ℃,Aspect在北方,DEM在2500-3500 m(高中山),SOM在100-150 g/kg之间。为提高土壤质量,应根据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进行分类治理。

关 键 词:土壤全碳  土壤全氮  地统计分析  地理探测器模型
收稿时间:2021/12/4 0:00:00
修稿时间:2021/12/1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