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姜涛  李玮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肥 230031)
基金项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种子工程项目“荞麦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创新利用”(14D020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沿江及环湖渍涝区适应性农作制度的建立”(201203032AH-04)。
摘    要:为了探讨甜荞麦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种植密度(B1:45万/hm2、B2:75万/hm2、B3:105万/hm2、B4:135万/hm2)和播期(A1:7月28日、A2: 8月7日、A3:8月27日)2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播期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有较大影响。其中,8月27日(A3)播种的生育期比7月28日(A1)、8月7日(A2)播种的生育期长10天左右,株高比A1、A2平均矮9 cm和12 cm,主茎节数相应减少3.8节和2.7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对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播期、密度对甜荞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产量最高的为A1B4处理,其产量为3997.55 kg/hm2,比产量最低的A2B1处理增产134.25%;A1B3、A1B4、A2B4处理的产量分别为3970.25、3997.55、3970.20 kg/hm2,是本试验中较高的产量,可见,105万/hm2~135万/hm2的播种密度和适当提早播期(7月底到8月上旬)能获得较高荞麦产量。

关 键 词:沙丘  沙丘  种子库  种子萌发  种群繁衍  
收稿时间:2015-03-17
修稿时间:2015-03-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