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评价
作者姓名:陈昊  饶继翔  孙庆业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800301-01)资助。
摘    要:为了探究适合于砂姜黑土地区麦玉轮作模式下的秸秆还田方式,在增加养分的同时减少养分流失风险.设置7种秸秆还田处理方式:A(小麦秸秆全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B(玉米秸秆全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C(小麦玉米秸秆全还田)、D(施肥但秸秆不还田CK1)、E(小麦秸秆半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F(玉米秸秆半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和G(秸秆不还田也不施肥CK2).对不同处理土壤进行理化分析,同时运用熵权法对土壤进行质量评价,以及对土壤中有潜在流失风险的养分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与不还田也不施肥的对照相比,在0~20 cm土层中,除C处理外均可提升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了66.9%、50.1%、31.1%、51.2%和77.2%;不同处理土壤中微生物量氮、全氮、硝氮和总磷含量依次是:G<D<E<F<B<A<C,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与秸秆还田量有关,含量大小依次是G<D<E<F<A<B<C.养分评价得分中,养分增加效果C>B>A>F>E>D>G,各秸秆还田处理养分流失风险依次是E>F>C>A>B.综合考虑养分增加与流失风险,在各处理中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处理C是一种能够在增加养分的基础上降低潜在面源污染风险的还田方式.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含水率  土壤养分  养分流失  熵权法  综合评价
收稿时间:2020-09-0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