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安地区第5层古土壤中的铁质薄膜类型与水文特征
作者姓名:罗小庆  赵景波  马延东  周 旗  邵天杰
作者单位: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 710061;3.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 721013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M4135)、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项目《关中盆地第四系形成与演化》(水[201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41210002)
摘    要:
揭示西安地区第5层古土壤中还原层的类型和水分平衡,对认识西安地区S5古土壤发育时的气候和植被以及地下水补给来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通过对西安地区第5层古土壤(S5)的调查和多个剖面的观察,在西安东郊任家坡剖面、南郊双竹村剖面和蓝田田家坡剖面首次发现该层古土壤黏化层中含有1~5mm大小的低价氧化铁的灰绿色斑点。低价铁的灰绿色斑点是在地势较高和地下水位较深的还原作用下形成的,属于高位还原层,不同于以往认识的潴育化类型。灰绿色斑点指示S5古土壤发育时土壤中上部出现了雨季积水并处于还原环境,当时雨季还原层含水量达到了饱和状态,土壤中上部含水量为42%左右,土壤水分非常充足。该层古土壤的红色铁质胶膜迁移到了上部古土壤黏化层顶界之下6.3 m深的黄土中,表明当时高含量重力水分布达到了6.3 m左右深度,至少出现过较长时期适于茂盛森林植被发育的气候。在西安地区S5古土壤发育时,土壤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土壤水分为显著正平衡。当时大气降水在经过蒸发、蒸腾与地表径流损失之后,还有较多剩余的水分通过入渗补给深部土层水。S5古土壤发育时降水较丰富是导致该层古土壤出现高位还原层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第5层古土壤  铁质薄膜  高位还原层  古含水量  水分平衡  西安地区
收稿时间:2016-02-08
修稿时间:2016-08-1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