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杨丽梅,周昀璠,徐胜涛,王永芬,俞春燕,李迅东,郑泗军.不同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24(1):163-171.
作者姓名:杨丽梅  周昀璠  徐胜涛  王永芬  俞春燕  李迅东  郑泗军
作者单位:1. 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4.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600349);;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红河试验站”和“保山试验站”(CARS-31-22);
摘    要:【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 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和...

关 键 词:植物覆盖  蕉园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