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稻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引用本文:秦碧蓉,尤赛雅,陈书融,朱练峰,孔亚丽,朱春权,田文昊,张均华,金千瑜,曹小闯,刘丽.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稻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作物杂志,2024(2):89-96.
作者姓名:秦碧蓉  尤赛雅  陈书融  朱练峰  孔亚丽  朱春权  田文昊  张均华  金千瑜  曹小闯  刘丽
作者单位:1. 贵州大学农学院;2.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C02018,2021C0203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3YFD2302200);
摘    要:以“中早39”和“天优华占”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早、晚稻产量形成、氮素利用率和水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双季稻在0~40 cm土层土壤残留无机氮,且氮形态以NH4+-N为主;当施氮量分别超过180 kg/hm2(早稻)、200 kg/hm2(晚稻)时,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不再显著增加;水稻―土壤氮素平衡表明,除氮肥外,其他氮输入占氮素总输入的48.7%~78.4%,氮的输出主要受水稻吸氮量、土壤氮残留量和氮损失量影响,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早、晚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氮偏生产力、氮农学利用率与氮素依存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但氮吸收利用率、氮表观残留率和氮肥贡献率呈相反变化趋势。水稻产量和施氮量二次回归模型表明,早稻、晚稻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63.4和209.2 kg/hm2。因此,浙江杭州区域双季稻推荐施氮量分别为早稻163.4 kg/hm<...

关 键 词: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  双季稻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