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油炸时间的马铃薯片油脂吸收规律
作者姓名:李进伟  王敏  张婷婷  刘元法  范柳萍  丁绍东
作者单位:1.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122;2. 上海热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125;3.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214122
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401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812)江苏省重大科技示范项目(BE2016635)联合资助
摘    要:为了表征不同油炸时间下马铃薯片的油脂吸收规律,该文结合索氏抽提、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扫描镜观察、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法对马铃薯片的油脂吸收规律进行描述和解释,获得了油炸温度180℃、油料比10:1时不同油炸时间下马铃薯片油脂含量、油脂类型以及油脂分布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其孔隙特征解释油脂的吸收行为。结果表明:油炸时间(0~12 min)显著影响马铃薯片的总油脂质量分数、表面油脂、结构油脂和表面渗透油脂质量分数(P0.05);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马铃薯片的总油脂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当油炸10 min后,总油脂质量分数达到47.09%,之后逐渐趋于稳定;马铃薯片的表面油脂质量分数最低,约1.30%~2.06%;随油炸时间的延长,结构油脂质量分数逐渐上升,而油炸6 min后马铃薯片的表面渗透油脂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激光共聚焦扫描镜观察显示,油炸过程中,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马铃薯片红色区域面积增大,表明油脂质量分数增加,且油脂从表面逐渐向中心渗透,黏附于细胞壁上,充盈细胞间质;当油炸时间为0~8 min时,马铃薯片的孔体积和孔隙率随油炸时间而增大,对应的油脂质量分数也逐渐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油脂吸收的表征,以及低油马铃薯片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油脂  食品加工  微观结构  油炸  油脂含量  孔隙特征
收稿时间:2016-10-25
修稿时间:2017-04-0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