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子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扬 周忠发 黄登红 朱孟 吴跃 孙建伟 |
| |
作者单位: |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贵阳 550001;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阳 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贵阳 550001;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 550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88;41961031);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百"层次人才(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674));贵州省石漠化耕地调查、五千亩以上坝区耕地调查专题研究(GTGHY2018) |
| |
摘 要: | 喀斯特山区因其耕地资源特殊性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尤为突出,厘清其演变规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贵州省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核密度、Lorenz曲线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18年共5期耕地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进行深度探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西北多、东南少",空间非均衡分布,省会周围、生态脆弱敏感区及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耕地总量较少;耕地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类区域自然条件比较相似,低-低聚类区域大多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或其他生态敏感脆弱区;时间尺度上耕地总量和密度均在2005年出现递减拐点,2000-2018年以地类转出为主,主要流向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程度随时间推移愈加强烈,到末期稍减;空间尺度上各期耕地增减都较为均衡,面积的减少量稳定,增加量则由高值骤降至低值,并在低值处趋于稳定;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贵州省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人口、GDP,次要因子为路网密度、平均坡度,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耕地 喀斯特山区 时空演变 因子探测 |
收稿时间: | 2020-09-04 |
修稿时间: | 2020-11-0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