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雪莱,郭潇潇,郭伟,于崧,薛盈文,于立河.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7):881-889.
作者姓名:王雪莱  郭潇潇  郭伟  于崧  薛盈文  于立河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省级资金资助项目(GX18B040)
摘    要:为了解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00万、450万、600万、750万、900万、1 05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植株形态、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燕麦的株高和茎粗均显著降低;各生育时期燕麦群体总茎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生育时期分蘖数和单株干物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群体干物重在分蘖期至孕穗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开花期和成熟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均为750万株·hm-2群体;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曲线变化,其Logisitic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997 8~0.998 3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形成。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45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产量最高。因此,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白燕2号籽粒生产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饲用干草生产适宜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关 键 词:燕麦  籽粒灌浆特性  种植密度  籽粒产量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Oat Yield Formation in Western Songnen Plain
WANG Xuelai,GUO Xiaoxiao,GUO Wei,YU Song,XUE Yingwen,YU Lihe.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Oat Yield Formation in Western Songnen Plain[J].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2020,40(7):881-889.
Authors:WANG Xuelai  GUO Xiaoxiao  GUO Wei  YU Song  XUE Yingwen  YU Lihe
Abstract:
Keywords:Oats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Planting density  Seed yield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