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实验设计法检测6种硝酸稀土的遗传毒性 |
| |
作者姓名: | 黄淑峰 李宗芸 傅美丽 胡方方 徐汉杰 谢艳 |
| |
作者单位: | 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
| |
摘 要: |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及微核检测方法,探讨了6种硝酸稀土[Ce(NO3)3,Er(NO3)3,Sm(NO3)3,La(N0O3)3,Y(NO3)3,Eu(NO3)3]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实验设置了6种硝酸稀土作为处理因素,每种硝酸稀土分别取5个不同的浓度水平,共25组实验,然后用微核测试法检测了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表明,5种硝酸稀土(除硝酸镧外)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具有显著眭(P〈0.05或者P〈0.01)的影响,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硝酸镧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没有显著性影响。与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处理)相比,混合稀土化合物溶液随总浓度的增加,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显著上升,表现出一定的联合毒作用。提示5种硝酸稀土(除硝酸镧外)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遗传毒性,相互间没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不同硝酸稀土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联合毒作用。
|
关 键 词: | 正交实验设计 硝酸稀土 微核率 遗传毒性 玉米 |
文章编号: | 1672-2043(2007)01-0150-06 |
修稿时间: | 2006-04-27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