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食用型蚕豆籽粒中糖和淀粉变化的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赵娜,王学军,葛红,陈满峰,顾春燕,汪凯华,缪亚梅.不同食用型蚕豆籽粒中糖和淀粉变化的比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
作者姓名:赵娜  王学军  葛红  陈满峰  顾春燕  汪凯华  缪亚梅
作者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江苏省南通市科技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江苏省"333工程"人才项目
摘    要:为探明不同食用型蚕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糖和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1个粮用型、1个粮菜兼用型和3个鲜食型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蚕豆从开花后25 d到完全成熟期间籽粒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食用类型的蚕豆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均较大。其中,兼用型和鲜食型蚕豆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均分别在30 d和35 d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粮用型呈一直下降趋势。在开花后30~45 d的籽粒灌浆阶段,鲜食型蚕豆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兼用型和粮用型,且兼用型高于粮用型;籽粒发育到成熟期时,3种食用类型的糖分含量水平一致。3种食用类型蚕豆总淀粉含量变化均在开花后25~45 d籽粒灌浆阶段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开花后45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一致。粮用型蚕豆淀粉含量在开花后25~45 d要显著高于兼用型和鲜食型蚕豆,成熟期没有差异。以上数据表明,鲜食型蚕豆在籽粒灌浆阶段(30~45 d)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食味品质最佳。

关 键 词:食用类型  蚕豆  籽粒发育  可溶性糖  蔗糖  淀粉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