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贵州省某县辣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作者姓名:曾庆庆  付天岭  邹洪琴  滕浪  吴康  谢挺  何腾兵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省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贵阳 550025;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63100;贵州省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省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贵阳 550025;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63100;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遵义 563100;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贵州省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阳 550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612442);贵州省科技厅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9]5701号)
摘    要:为了探讨贵州省某县辣椒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来源,采用4 km×4 km的网格采集了108个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土壤中Cd、Hg、As、Pb、Cr、Cu、Zn、Ni元素含量,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辣椒种植区土壤大部分重金属含量相对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大部分土壤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8个重金属在研究区的分布差异较大,Cd、Hg、As、Cr、Ni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Pb的高含量区较为零散,没有明显集中分布区;Cu、Zn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PMF模型解析出5个贡献源,工业源、自然源、交通源、大气沉降源及混合源。其中,Cd的污染来源较为复杂,有自然背景、农业活动、工业活动等;Hg的主要来源是大气沉降;As的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活动;Pb、Zn的污染来源主要是交通活动;Cr、Cu、Ni的主要来源是自然背景,其中部分Zn还可能来源于交通活动。辣椒种植区存在Cd、Hg、As、Cu、Ni污染风险,辣椒产业布局应考虑交通、工业等活动对土壤表层重金属的影响,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也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以保障辣椒的安全生产。

关 键 词:辣椒  土壤重金属  PMF模型  源解析
收稿时间:2020-06-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