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兔子能否转动大市场?
引用本文:杜玉川.兔子能否转动大市场?[J].中国牧业通讯,2001(4):24-27.
作者姓名:杜玉川
摘    要:獭兔业进入调整阶段 我国的獭兔业自1999年以来,短短两年多发了巨大的变化,显著特点是獭兔皮及制品价格迅速攀升,产品批量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形势空前火爆,如何认识形势?如何保持健康的持续发展?笔者提出粗浅看法,与大家讨论,抛砖引玉。 一、1999年以来獭兔业形势分析 第一、低迷阶段(1999年1月-8月) 这是近几年来最艰苦阶段,出现了一少四难的现象——即国外订单少,引发了卖皮难、卖肉难、卖种难、投资难。 由于我国獭兔产品主要销往韩、日等国,由于当时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定货者骤减,这是低迷的主因。由于产品乏人问津,导致兔皮价格骤跌,当时等内皮每张仅15-20元,但也只能部分成交,偏僻地区几乎无法脱手,兔场、饲养户倒闭、转卖时有发生。 1999年以前,1.75公斤的种兔(多数是商品兔)每只150元左右,而低迷阶段2.5-3公斤的较优个体仅100元以下,且只能部分的出场。如此境况下投资者,只能知难而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低迷阶段,优质皮并不愁卖,几大加工企业仍报出40元每张的高价收购,但优质皮确实太少。 第二、黄金阶段(1999年10月-2001年1月) 1.由“一少四难”变成“一多四不愁” 定货的多——自1999年8月以来,南韩、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客商纷纷来华订货,而低迷阶段的惯性造成我国货源短缺,于是皮价猛涨,等内皮每张由15-20元升至30-40元,优质皮60-70元,翻一番以上。出现了北方经营者南下,大量南皮北上(因订货成交多在河北和北京),现场议价,就地屠宰,可谓收购上门,服务到家。饲养场户得到实惠,经营者有利可图……出现了几十年从未有的收售形势。 由于兔皮价格诱人,养户增多,引发种兔价格也回升至每只150元以上,又一次出现卖种(兔)高潮——卖种(兔)不发愁。自然也为炒种带来了“新机遇”。 低迷阶段的被动屠宰,兔肉价格低廉,为加工者带来获利的好机遇,刺激了加工业发展,况且有的经营人另辟蹊径——如将兔肉销往四川,也有的将河北省的活獭兔运往山东屠宰,胴体肉由每公斤6-8元,升至12元——利用地区差价获利。为黄金阶段的兔肉销售打下一定基础(且黄金阶段并未形成大批商品兔的屠宰,肉量不大),可谓卖肉不用愁。 一些投资的徘徊者,看到买种、卖皮、卖肉不用愁的好形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惠资金及土地新政策,于是当机立断,投资建场发展农户,出现了又一轮投资热——投资不用愁。 獭兔产业出现一多四不愁的形势,不是进入了黄金阶段吗? 第三,调整阶段(2001年2月以后) 市场的波动,价格的变化,是商品生产的基本属性,獭兔也不例外。春节以后,来订皮的客商有所减少,分析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冬去春来,综合求购(既购獭兔皮也购貂、狐皮等)不合时宜是其一;如此货源大国越发求购不用愁是其二;外商的盲目采购有所积压是其三;以次充好,造成积压退货是其四;优质皮少,劣质皮多是其五;产品初涉市场,也需一定时间的调整是其六……,如此种种,兔皮每张下滑10元左右,也能理解,况且不可能总停留在物以稀为贵的高价位上。但总的趋势仍是发展,优质皮仍优价,加工厂家仍源源不断接到订单,只不过给劣质皮生产者发出了警报——小心劣质皮过剩!不提高质量,危险!我们应抓住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整,调整我们的心态、效益理念、产业化运作机制、生产方向、兔群结构、产品质量、品系利用、创新意识和技术……,外商也需要按着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不调整就很难健康发展。 那么从此会不会一蹶不振?我的看法是否定的。目前獭兔业刚刚出现市场需求高潮,仅仅是开始,初涉市场波动难免,而且我国有着成本低的绝对竞争优势,况且目前尚未出现天然毛皮的优质替代品,全球变暖,轻薄型毛皮既合时尚又实际。野生动物的减少,家养动物毛皮必然走俏,原苏联为首的欧洲国家有穿裘皮习惯,一时经济复苏,将为我们提供又一个市场。目前尚未进入优质皮过剩的阶段。我国将加入WTO,市场将面向全球……现有市场待拓展,未来市场待开发,怎会一蹶不振? 二、两点论看形势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