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西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
引用本文:汤复跃,陈渊,陈文杰,韦清源,郭小红,梁江.广西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J].西南农业学报,2019(5).
作者姓名:汤复跃  陈渊  陈文杰  韦清源  郭小红  梁江
作者单位: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摘    要:【目的】追溯广西大豆育成品种系谱,揭示其演变特点,总结亲本组配规律,为今后亲本选配、制订育种计划和拓宽大豆新品种遗传基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计算每个育成品种祖先亲本核(质)遗传贡献值。【结果】育成的28个春大豆和11个夏大豆品种分别来源于29(12)个和16(7)个细胞核(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8.39%(57.14%)、52.57%(39.29%)、9.04%(3.57%)和42.05%(63.64%)、28.40%(36.36%)和29.55%(0%);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我国南方其他地区、巴西和美国;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北京和上海;归纳出8(5)个春大豆和5(4)个夏大豆核心核(质)祖先亲本,其核(质)贡献率分别为65.62%(75.00%)和61.36%(72.73%);广西大豆育种未来主要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直接亲本。【结论】广西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