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
引用本文:刘尊雷,谢汉阳,严利平,袁兴伟,杨林林,黎雨轩,吴颖,程家骅.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6):627-632.
作者姓名:刘尊雷  谢汉阳  严利平  袁兴伟  杨林林  黎雨轩  吴颖  程家骅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311019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9T06);农业部近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专项(2006—2007);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47)
摘    要:根据2006—2007年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群的生长、死亡参数,比较了两海域小黄鱼资源变动的空间特征差异,并利用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种群渔获年龄主要为0~1+a,以当龄鱼(0 a)为主;平均极限体长(L∞)分别为226.47、257.25 mm,平均生长速度(K)分别为0.39/a、0.43/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分别为-0.80 a、-0.31 a;总死亡系数(Z)分别为1.81/a、3.05/a,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42/a、2.62/a,东海种群的捕捞强度大于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分析显示:黄海南部种群渔获概率为25%、50%和75%的选择体长分别为103.6、112.4、121.2 mm,东海种群分别为110.5、122.4、130.5 mm,东海种群的开捕体长稍大于黄海南部种群。动态综合模式分析表明,黄海南部种群资源利用参考点E0.1(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曲线初始斜率为10%时的开发率)、E50%(资源量为初始资源量50%时的对应开发率)、E max(最大产量时的对应开发率)分别为0.560、0.386和0.649,东海种群分别为0.563、0.356和0.669,当前开发率已经超过了目标参考点E0.1,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关 键 词:小黄鱼  生长  死亡  渔获概率  Beverton-Horl模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