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估
引用本文:赵文启,刘宇,罗明良,汪亚峰,吕一河.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估[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30(5): 89-94.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6.05.015
作者姓名:赵文启  刘宇  罗明良  汪亚峰  吕一河
作者单位:1.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3.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90464;41501284),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摘    要:植被建设是治理土壤侵蚀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坡面土壤侵蚀。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植被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是该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小流域是土壤侵蚀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模拟和分析,可以为植被建设成效评估和调整治理策略提供参考。运用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在ARCGIS10.2平台下模拟了羊圈沟小流域1984年、1996年、2006年、2012年和2014年5个年份的土壤侵蚀,评估了退耕还林前后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降雨侵蚀力R利用延安气象站30年(1984—2014年,除1999年外)的日降雨数据计算,LS因子利用将矢量化的1∶5 000地形图插值生成DEM提取;土壤可蚀性K因子利用2006年实测土壤理化数据计算,总结概括前人研究成果获取C、P因子值。研究结果表明:(1)各坡度带侵蚀都显著减弱,15°~25°,25°~35°和35°坡度带是中度以上侵蚀发生的主要区域。1984—2014年3种坡度带的侵蚀面积之和分别占总面积的44.93%,42.65%,35.78%,23.23%和22.98%;(2)退耕还林前后相比,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急剧减少,土壤侵蚀转变为以微度、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3类侵蚀面积之和在2006年、2012年和2014年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26.53%,44.24%和43.47%;(3)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减小的趋势,从1984年到2014年,土壤侵蚀强度从15 327.57t/(km2·a)降至3 270.19t/(km2·a),降低70%以上。总体上,土壤侵蚀明显降低,表明植被建设有效遏制了土壤侵蚀,退耕还林工程对水土保持和治理土壤侵蚀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关 键 词:植被恢复  土壤侵蚀  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

Effect of Revegetation on Soil Erosion in Small Watershed of the Loess Plateau
Abstract:
Keywords:vegetation restoration  soil erosion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Loess Plateau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