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宋代的粽子
引用本文:孙家骅.宋代的粽子[J].农业考古,1989(2).
作者姓名:孙家骅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人民政府
摘    要:每年端午,人们都喜爱吃粽子,也都知道一些关于粽子的由来及其风俗民情,但,有谁见过古代真正的粽子呢?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江西省德安县发现南宋太平州通判吴畴妻周氏墓。墓为青砖、石椁、卷拱。墓主是今江西省武宁县人,南宋宁国府通判、国史周应合之长女。棺内尸体无缺,毛发齐全;陪葬品除银链器、古币和绸缎布、衣、被等外,墓主右手拿着的一根树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这一对粽子,距今715年,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出土实物。粽子,古代名“糉”,又名“角黍”、“糉”。糉子,以箬叶裹米,蒸煮熟之,形如三角。《太平御览》八五晋周处《风士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相裹米分散之时像也。”角黍,因以菰芦叶裹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