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沿淮低洼地稻茬麦的低产原因及对策
引用本文:刘广友.沿淮低洼地稻茬麦的低产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24):25.
作者姓名:刘广友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南县农技推广中心,安徽阜南,236300
摘    要:1 生产情况 我县紧靠淮河、洪河、低洼地在43330 hm2左右,每年种植水稻13330 hm2.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建成,旱改水,低改高的水稻生产在我县得到快速发展,占粮食比重越来越大,面积上升到20000 hm2.产量由秋种粮食总产的22.5%上升到30%.发展水稻生产已成为我县增加粮食总产的重要途径.但在麦稻轮作,实现双高生产,协调麦稻关系上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麦稻生产发生了尖锐矛盾,稻田麦常年产量低,制约了午季粮食总产的提高,椐不同类型小麦的调查统计2003~2005年,稻茬与旱茬麦3年平均值相比,穗数少61.5万/hm2,穗粒数少2.7粒,千粒重低2~3 g,产量少1500 kg/hm2左右.较全部种植旱茬小麦每年少收3500万kg左右.迅速改变稻茬麦的低产面貌,是我县小麦实现单产突破,总产提高的关键问题.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