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网络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引用本文:汤峰, 王力, 张蓬涛, 付梅臣.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网络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9): 263-272.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0.09.030
作者姓名:汤峰  王力  张蓬涛  付梅臣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科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100101;4.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保定 071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34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501)
摘    要:随着环境形势的严峻化和生态问题的复杂化,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已成为全民共识,而构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生态安全格局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然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河北省青龙县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调查及影像数据和多年气象数据等,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及生态网络构建方法融合,通过空间叠加及分析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融合于研究区域的生态保护网络,旨在规避常规研究中单独使用一种方法造成保护要素缺失、安全格局不连通等问题。基于该方法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青龙县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达443.94 km2,占县域面积的12.7%,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国有林场区和中部的河流水系沿线地带;生态网络由11块生态源地、24条生态廊道、22个生态节点和34个生态断裂点构成;青龙县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安全保护要素、生态安全保护目标区以及生态安全保护措施共同构成。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和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的建设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遥感  生态  保护红线  生态网络  安全格局  青龙县
收稿时间:2020-02-18
修稿时间:2020-04-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