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养殖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兴,刘湘贤,冯德文,粟泽雄,夏敏,吴买生,刘传芳,胡煜峰,刘赞.不同养殖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J].养猪,2019(4):57-61.
作者姓名:张兴  刘湘贤  冯德文  粟泽雄  夏敏  吴买生  刘传芳  胡煜峰  刘赞
作者单位:湘潭市家畜育种站;湘潭龙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湘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基金项目:湖南省农业委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2015—2019年);湘潭市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暨重点专利转化项目(NY-ZD20172006)
摘    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14 kg左右的藏香猪16头,随机分成2组(圈养组和放养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比例一致,两组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放养组采用“圈养+林中放养”结合模式,圈养组采用全圈养模式,试验期172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3头试验猪进行屠宰测定,取样检测背最长肌化学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圈养组、放养组的日增重分别169.99 g、199.06 g(P>0.05);料重比分别5.17、5.00(P>0.05);瘦肉率分别为47.84%、48.32%(P>0.05);屠宰率分别为62.83%、61.23%(P>0.05)。圈养组熟肉率比放养组高2.99%(P<0.05);放养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比圈养组均提高9.43%(P<0.05);放养组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29.71%(P<0.05)、42.86%(P<0.05)、77.78%(P<0.05);背最长肌蛋氨酸、赖氨酸比圈养组分别提高5.17%(P<0.05)、1.57%(P<0.05);粗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圈养组相比有下降趋势(P=0.06),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上升的趋势(P=0.06);同时,放养组鲜肉必需氨基酸得分均高于圈养组。综上所述,圈养和放养模式对藏香猪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放养模式有利于改善肉色和大理石纹,圈养模式有利于提高熟肉率。放养模式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亚油酸甲酯、二高-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有利于形成脂肪酸理想比例和促进氨基酸平衡。说明在南方丘陵地区采用圈养和放养模式饲养藏香猪都是可行的,同时放养更有利于改善藏香猪肌肉品质。

关 键 词:藏香猪  圈养  放养  肥育性能  肉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