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行政村地名分布与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的初探——以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区为例
作者姓名:段晨曦1  2  鲁瑞洁1  2  丁之勇1  2  刘 畅1  2
作者单位:(1.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 100875; 2.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北京 100875)
摘    要:地名作为对地表特定地域空间的指称,可以反映特定时期地域的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以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界的榆林地区5个市(区)县的1 704个行政村名作为离散点,在ArcGIS中进行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和多距离空间分析函数(Multi-Distance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分析,并对地名蕴含的自然地理要素信息进行了分类统计和特定自然要素地名的缓冲区分析(Buffer)。结果表明:区内行政村的分布总体呈现显著的集聚分布,其中榆阳区和横山区的聚落密度最高。1 704个行政村名与自然要素有关的为1 542个,占85.97%。其中以水文类要素命名的地名最多,占41.73%; 地貌类的地名占31.04%,此外还有与方位、植被、颜色等要素有关的地名。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部分水文类聚落点与现代河流湖泊距离较远,可能与近两千年来气候总体呈干冷趋势发展,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有关。

关 键 词:毛乌素沙地  地名  聚落  多距离空间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