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氟磺胺草醚对不同豆科作物生长及根际固氮菌的影响
作者姓名:陈未  李江叶  刘丽珠  童非  戴群  高岩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京 210014;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南京 2100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140);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基金项目(027176111636)
摘    要:为了研究豆田常用长残效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对不同季节豆科作物生长及根际固氮微生物的影响规律与机制,选取春大豆、四季豆、夏大豆、绿豆、蚕豆及豌豆为材料,于春、夏、秋季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对豆科作物地上部与根部性状的分析,明确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的药害规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固氮酶nifH基因丰度的变化,明确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影响,并通过方差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豆科植物对氟磺胺草醚的响应模式差异。结果显示:氟磺胺草醚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无显著影响;1倍浓度(225 g·hm~(-2))氟磺胺草醚对春大豆、绿豆与豌豆不产生药害作用,且能够使绿豆与豌豆增产3.5%~17.5%,但2倍浓度(450 g·hm~(-2))会使这3种作物显著减产12.2%~19.6%;氟磺胺草醚对四季豆和蚕豆的药害作用严重,使作物产量显著下降23.0%~61.5%。豆科作物的产量与其根部性状显著相关,高浓度氟磺胺草醚会使6种豆科作物根鲜质量、根瘤数量、根瘤鲜质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氟磺胺草醚的施用使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丰度显著下降,其变化趋势与豆科作物根部性状一致。研究建议氟磺胺草醚的施用量(有效成分用量)为:春大豆、绿豆、豌豆控制在225 g·hm~(-2),夏大豆可放宽至450 g·hm~(-2),四季豆和蚕豆不适宜施用氟磺胺草醚。研究表明,作物根际固氮细菌丰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结瘤能力改变的原因。

关 键 词:氟磺胺草醚  豆科作物  根瘤  固氮细菌
收稿时间:2021-04-2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