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
引用本文:焦浩,纪永民,张存岭.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24(5):50.
作者姓名:焦浩  纪永民  张存岭
作者单位:1. 濉溪县农技中心,235100,安徽濉溪
2. 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3. 濉溪县科协
摘    要: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产、稳产、多抗大豆新品种濉科998产量和单株性状的试验研究表明:单位面积大豆子粒产量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来表达。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单株茎重均趋于降低(减少),而底荚高度趋于上升,荚粒数、百粒重和粒茎比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濉科998适宜的密度为18万~27万株/hm2,最佳密度为22.5万株/hm2左右。最佳田间配置方式为行距40cm,株距11cm;或40-20cm宽窄行种植,株距14.8cm。

关 键 词:夏大豆  宽窄行  密度  产量  单株性状  

Effect of Planting Pattern and Density on Soybean Yield and Other Traits
Jiao Hao,Ji Yongmin,Zhang Cunling.Effect of Planting Pattern and Density on Soybean Yield and Other Traits[J].Crops,2008,24(5):50.
Authors:Jiao Hao  Ji Yongmin  Zhang Cunl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