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take)的成功栽培-分子方法评估
引用本文:谭著明,DANELL Eric,申爱荣,傅绍春.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take)的成功栽培-分子方法评估[J].食用菌学报,2008,15(3).
作者姓名:谭著明  DANELL Eric  申爱荣  傅绍春
作者单位:1.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菌根性食用菌研究中心,长沙,410004
2. Museum of Evolution-Botany Section, Uppsala University Norbyv.16,SE 75236,Uppsala,Sweden
摘    要:自1998年始,我们已在湖南、江苏等地建立了65ha以上红汁乳菇马尾松种植园。这些林分一般三年后开始产菇,年产量可达675kg/ha。为了确认所产红汁乳菇子实体来源于接种的菌根苗而非自然侵入的孢子,我们进行了子实体、菌根苗菌根的分子研究。首次比较了试验地所产子实体与红汁乳菇-马尾松菌根苗培养钵内的菌根的ITS序列。同时,用RAPD法分析了取自于试验地内的10个红汁乳菇子实体。结果表明,10个子实体中的9个与起始菌种CX1相比具有75%~96%的相似性。其余一个及作为外群取自于340km外的广西融水的子实体与起始菌种分别具有61%和37%的相似性。我们认为,上述9个子实体与起始菌种的相关性比外群和第10个子实体更为紧密。推测认为起始菌株及其子代菌丝形成了上述9个子实体,而其余一个子实体可能来源于周边森林侵入的孢子。

关 键 词:红汁乳菇  外生菌根  栽培  ITS序列  RAPD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