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江苏滨海湿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作者姓名:王磊  何冬梅  刘华  江浩  王火
作者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 211153,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 211153,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 230036,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 211153,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 211153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5), 江苏省青年基金(BK20141040)和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2017-LYPT-DW-038)共同资助。
摘    要:对江苏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阐明了植被演替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对探讨今后如何增加滨海湿地的"碳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光滩米草群落芦苇群落刺槐群落碱蓬群落。在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0.84 g·kg-1,其中米草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种类型;10~25 cm和25~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18.66 g·kg-1和19.15 g·kg-1,光滩含量最高。垂直方向上,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最高,光滩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碱蓬和米草群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则相反;刺槐群落和芦苇群落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中间土层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C/N和盐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虽然研究结果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土壤各理化性质间的相互作用会间接影响有机碳含量的分布。

关 键 词:滨海湿地  土壤有机碳  植被演替  江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