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 时空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孙婴婴 陈玉华 陈士颖 张岁岐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研究(“863”)发展计划项目“农田水肥联合调控技术与设备”(2011AA100504)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时空分布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利用2个旱作冬小麦品种在覆膜、覆盖有机肥、播量减半、追施氮肥等单因子或综合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田实验,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根系生长特征参数和水分消耗特征,综合最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覆膜和有机肥由于明显的保水优势,能提高小麦花后各层根重,尤其是花期60 cm以下深层根量分布,促进水分利用;覆膜和有机肥综合应用时根系生长不一定累积增加,但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以上;覆膜小麦根系群体调节能力强,播量减半处理后根重增加,产量受影响较低;拔节期追肥显著提高土壤深层根量,使冬小麦土壤水分消耗时间后移,同时配施有机肥使‘长旱58’产量达到7.0 t/hm2,在所有栽培模式中最具产量优势;不同小麦品种对于栽培模式的响应不同,应结合实际生产采用最佳栽培模式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以上,不同栽培模式的综合应用将是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行途径。
|
关 键 词: | 旱作农业 栽培模式 根冠调节 水分消耗 产量潜力 |
收稿时间: | 2014-05-07 |
修稿时间: | 2014-05-07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