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千两茶
引用本文:朱旗,朱莹,张岭苓.千两茶[J].中国茶叶,2013,35(9).
作者姓名:朱旗  朱莹  张岭苓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摘    要:湖南黑茶产销历史悠久,历史上安化生产的"三尖"、"三砖",加一卷(即千两茶)都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当今"千两"虽然是茶叶中的"巨无霸",但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它的历史和加工过程.清道光元年(1821),陕西茶商驻益阳的代表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等物换购,采办的茶叶经去杂、筛分、蒸揉、干燥后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随后改为小圆柱形,称"筒子茶",又叫"花卷茶",每支重一百两,称"安化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山西"三和合茶号"与江南边江裕盛泉茶行的刘姓兄弟合作,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制成千两茶,外用花格篾篓,内贴蓼叶、棕片,踩制成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因踩捆是一道关键性工序,不仅体力消耗大,更需一定技巧,因此刘姓人家视踩制工艺为绝活,对外保密,订有"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之规.至此,千两茶的制作技艺从清同治年间起,一直延续到民国期间.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