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性质变化
引用本文:钱洲,俞元春,俞小鹏,高捍东,吕荣,张文英.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性质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4):102-107.
作者姓名:钱洲  俞元春  俞小鹏  高捍东  吕荣  张文英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林业局;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引进项目(2008-4-22);内蒙古林业厅重点科研项目(201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资助
摘    要:飞播造林作为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植被恢复前5 a,植被盖度年增长为5.87%,物种密度年平均增长量为8.20株/m2,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295.33 g/m2、579.00 g/m2。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963.83 g/m2、1 741.67 g/m2;0~10cm土壤的砂粒含量由94.90%下降到57.95%,粗粉粒和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别由3.33%和1.77%增加到29.22%和12.83%,土壤容重由1.48 g/cm3下降到1.33 g/cm3;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700.54%、254.55%、248.33%、234.84%和203.30%,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表层土壤更为明显。植被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粗粉粒、物理性黏粒呈线性正相关(p<0.05),和土壤容重、砂粒呈线性负相关(p<0.05),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 键 词:毛乌素沙地  飞播造林  植被恢复  植被特征  土壤性质变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